在桥式起重机设备维护体系中,润滑油的科学选型与规范更换直接影响机械传动效率和使用寿命。某港口因误用低黏度齿轮油导致减速器齿面早期磨损,仅运行 800 小时就需大修,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 15 万元。根据 TSG 51-2023《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》和 GB/T 31052.5-2015《起重机械检查与维护规程》强制要求,必须建立 “型号适配 + 品牌可靠 + 更换规范” 的全流程管理机制,杜绝因润滑不当引发的设备故障。

品牌选择需兼顾技术参数与应用场景。工业齿轮油推荐选用具备抗极压、抗氧化性能的主流品牌,如长城牌中负荷工业齿轮油、美孚齿轮油 600 系列或嘉实多 Alpha 系列,这些品牌产品均通过 ISO 12925-1 标准认证,能满足重负荷工况需求。润滑脂优先选择锂基润滑脂,露天作业设备需选用复合锂基脂以增强抗水性,国内品牌如龙蟠极压锂基脂、国际品牌如福斯高温润滑脂均可作为备选,其滴点温度应不低于 120℃以适应夏季高温环境。钢丝绳润滑需专用钢丝绳脂,具备优异的渗透性能和防锈效果,典型产品如长城钢缆专用脂或道达尔钢丝绳防护脂,能在 - 10℃至 120℃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性能。所有品牌选择必须核对设备说明书的技术要求,禁止使用未通过行业认证的替代产品。
型号匹配执行 “工况适配” 原则。减速器齿轮油黏度等级需根据环境温度和转速确定:环境温度 0℃至 30℃、输出轴转速高于 100 转 / 分钟时选用 ISO VG 150 型号;转速低于 100 转 / 分钟或环境温度超过 30℃时升级为 VG 220 型号;低温环境(-10℃至 15℃)则需选用 VG 68 或 VG 100 低黏度油品。车轮轴承采用油浴润滑时,夏季选用 VG 320 齿轮油,冬季切换为 VG 220 以改善低温流动性。润滑脂型号按使用部位区分,轴承润滑选用 2 号锂基脂,制动器销轴等易锈蚀部位需使用极压锂基脂,其基础油黏度应不低于 40℃时 150cSt 以确保润滑膜强度。
更换操作实施 “全流程清洁” 规范。齿轮箱换油前需运行设备至工作温度,待油温升高后停机排放旧油,采用自然排放与压力抽吸结合的方式,确保旧油残留量不超过 5%。排放完成后需加入等量清洗油,启动设备空载运行 10 分钟进行循环清洗,再次排放后检查油液清洁度。加注新油时必须使用专用过滤漏斗,过滤精度不低于 10 微米,防止杂质进入油路系统。油位控制需严格按照油镜中线标记,过量加注会导致油温升高,不足则无法形成有效油膜。润滑脂更换需先清除旧脂,采用 “黄油枪加注 + 间隙排气” 方法,直至新脂从轴承缝隙均匀挤出,确保轴承内部充满新脂但不超过腔隙的 2/3。
质量控制贯穿更换全过程。新油加注前需核查产品合格证和检测报告,重点确认黏度指数、闪点和抗乳化性能指标。更换后需运行设备 30 分钟,检查有无泄漏现象,监测轴承温度变化,正常运行时温升应不超过环境温度 40℃。建立润滑油更换台账,记录更换日期、油品型号、加注量及检测数据,与设备运行记录关联分析。旧油处理需符合环保要求,统一收集存放并交由有资质单位回收,严禁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。重级工作制起重机每运行 500 小时需抽样检测油液污染度,当 NAS 污染等级超过 8 级时需提前更换油品。
通过科学选型和规范更换,可使桥式起重机传动系统故障率降低 65% 以上,关键部件使用寿命延长至设计寿命的 1.2 倍以上。实践表明,采用长城 VG 220 齿轮油的减速器在重级工作制下,其齿面磨损量可控制在 0.02mm / 千小时以内,远低于行业平均的 0.05mm 标准。所有更换操作必须留存完整记录,包括油品化验单、更换过程影像资料等,作为设备年检的必备技术文件,形成 “选型 - 更换 - 验证” 的闭环管理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