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桥式起重机全生命周期管理中,润滑系统的科学维护是减少机械磨损、延长设备寿命的核心环节。某制造企业曾因齿轮箱润滑油缺失导致齿面烧结,造成停机维修 120 小时的严重后果。根据 TSG 51-2023《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》和 GB/T 31052.5-2015《起重机械检查与维护规程》要求,必须建立 “精准定位润滑点 + 动态调整周期” 的管理体系,通过规范操作实现各机构摩擦副的有效保护。

起升机构润滑点实施分级管控。减速器作为核心部件,需采用中负荷工业齿轮油,油位应保持在油镜中线位置,首次换油周期为运行 100 小时,之后每运行 1000 小时更换一次,重级工作制设备缩短至 750 小时。卷筒两端轴承采用锂基润滑脂润滑,每月检查一次润滑脂状态,每季度补充加注一次,加注量以轴承腔隙的 2/3 为宜,避免过量导致散热不良。钢丝绳润滑需使用专用钢丝绳脂,每周用毛刷均匀涂抹一次,重点浸润绳股缝隙,在粉尘环境中需增加至每三天一次,确保油脂充分渗透至内部钢丝接触点。滑轮轴轴承每半年拆开清洗并更换润滑脂,检查密封件完好性防止污染物侵入。
运行机构润滑执行差异化周期标准。大车和小车车轮轴承采用油浴润滑时,每月检查油位高度,每半年更换一次齿轮油;采用脂润滑时每季度加注一次,确保润滑脂充满轴承内部间隙。联轴器的润滑点需区分类型,弹性柱销联轴器每月加注润滑脂一次,齿式联轴器每两周检查一次,发现油脂变质立即更换。轨道润滑采用自动润滑系统时,需每日检查泵油装置工作状态,手动润滑则每周在轨道顶面均匀涂抹专用导轨油,弯道处适当增加用量以减少轮缘磨损。运行机构的传动轴轴承每季度检查润滑状态,根据温度变化调整加注频率,环境温度超过 40℃时缩短周期 30%。
辅助机构与金属结构连接部位不容忽视。操作室联动台的操纵杆铰接点每日加注机油一次,确保操作灵活无卡滞。制动器的销轴和铰链点每周涂抹润滑脂,防止锈蚀导致制动迟滞,特别注意保持制动轮表面清洁无油污。梯子、平台的防滑踏板铰链每月润滑一次,大车走台栏杆的连接轴每半年检查润滑状态。对于露天作业的起重机,所有外露润滑点需采用防雨水润滑脂,每季度彻底清理旧脂后重新加注,确保在潮湿环境中保持有效润滑。
润滑操作实施全流程规范管理。加注前必须清洁注油口周围杂物,使用专用加油工具避免交叉污染,不同类型润滑剂不得混用。齿轮箱换油时需先排放旧油并冲洗内部,待完全冷却后再加入新油至规定液位。润滑脂加注应采用 “少量多次” 原则,直至新脂从间隙处挤出为止,避免过度加注造成密封件损坏。每次操作需记录润滑部位、润滑剂型号、加注量及操作人员,形成可追溯的润滑台账。发现润滑系统泄漏时立即停机处理,修复后重新检查油位并补充加注。
周期调整需结合工况动态优化。重级工作制起重机的所有润滑周期缩短 20%-30%,高温环境下的减速器换油周期减少 25%,粉尘环境中的轴承润滑频次增加 50%。每月对润滑效果进行评估,通过监测轴承温度、运行噪音等参数判断润滑状态,发现异常磨损痕迹及时分析原因并调整方案。建立润滑剂库存管理制度,确保油品储存环境干燥清洁,不同牌号油品分区存放并标识清晰,过期油品严禁使用。
通过精准定位各机构润滑点并执行科学的周期管理,可使桥式起重机的机械故障发生率降低 60% 以上。实践表明,规范的润滑操作能显著延长关键部件使用寿命,其中减速器大修周期可延长至原设计寿命的 1.5 倍。所有润滑工作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,形成 “润滑实施 - 效果验证 - 记录归档” 的闭环管理,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基础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