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门吊的保养工作需按周期分层实施,通过日保、周保、月保、年保的阶梯式维护,构建全流程设备健康管理体系。各级保养需遵循 “预防为主、规范操作、责任追溯” 原则,结合设备运行特点制定针对性维护措施,确保关键部件性能稳定。
日常保养是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,需在每班作业前、中、后分阶段执行。作业前 30 分钟重点检查结构件外观,确认主梁、支腿无变形裂纹,栏杆走台连接牢固;测试起升高度限位器、超载限制器等安全装置灵敏度,确保紧急停止按钮功能正常;检查液压油箱油位在规定范围,各润滑点(钢丝绳、滑轮轴承)油脂充足。作业中每 2 小时监听电机、减速机运行声音,触摸外壳感知温度(不超过 70℃),观察运行机构有无卡顿跑偏现象。作业后需清理轨道周边杂物,将吊钩升至安全高度,断开主电源并填写维护记录,详细标注发现的异常情况。
周保养聚焦关键部件深度检查,在日保基础上扩大检查范围。重点核查大车轨道接头平整度与固定螺栓紧固性,用扳手抽检主梁连接螺栓有无松动;清洁电气控制箱内灰尘,检查电缆接头绝缘层完好性,测试行程限位器和碰撞保护装置的触发精度。对驱动机构进行空载试运行,监听齿轮啮合有无异响,检查制动系统响应速度。通过对比上周记录数据,重点关注钢丝绳磨损速度、制动间隙变化等趋势性问题,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。
月保养实施系统性功能维护,需按技术标准开展量化检查。机械方面测量钢丝绳断丝数量(每捻距不超过规定值),检查制动片磨损量(超过原厚度 1/3 需更换),确认滑轮槽磨损均匀性。液压系统检查管路接头有无渗漏,测试系统压力稳定性,补充或更换液压油时需过滤杂质。电气系统用兆欧表检测电机绝缘电阻(不低于 0.5MΩ),紧固所有接线端子,校准超载限制器报警阈值。所有检查数据需记录存档,形成设备状态趋势分析依据。
年保养执行全面性能评估,需专业技术人员参与。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主梁、支腿等结构件进行无损探伤,采用超声波检测焊缝质量,测量主梁上拱度(不小于跨度的 1/1000)。拆解检查减速机齿轮磨损情况(齿面磨损不超过 1/5),液压泵、马达内部零件有无老化裂纹;更换制动轮(磨损超过 2mm 需处理)和老化密封件。电气系统进行全面耐压测试,更换使用超期电缆和接触器,验证防风装置(夹轨器、锚定装置)在模拟强风条件下的锁紧力。通过满载测试(110% 额定载荷)验证结构稳定性,形成完整的年度保养评估报告。
各级保养需建立 “谁维护、谁记录、谁负责” 的追溯机制,禁止随意调整制动间隙、使用非原厂配件等违规操作。通过标准化的分级保养,可有效降低 70% 以上因维护不当导致的故障,为设备长期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