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丝绳作为龙门吊承载重物的核心部件,其状态直接关系到作业安全,必须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查与严格的报废标准确保性能可靠。检查工作需结合日常维护周期分层实施,报废判定则需综合考量断丝、磨损、变形等多方面指标,形成完整的安全管控体系。
日常检查需贯穿作业全流程,每班作业前应重点观察钢丝绳外观状态,查看是否存在明显的断丝、锈蚀、扭曲等损伤,特别注意吊钩附近及钢丝绳与滑轮接触部位。作业中通过监听运行声音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摩擦,观察吊物起升时钢丝绳是否均匀受力。作业后需清理钢丝绳表面附着的杂物,检查绳端固定部位有无松动迹象。每周检查应增加对绳端固定装置的细致核查,确保绳卡数量符合规范(直径≤19mm 时不少于 3 个),绳卡间距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 6 倍,压板严格位于受力绳一侧,U 型螺栓卡在尾端且无正反交错现象。
月度检查需执行量化检测标准,使用宽口游标卡尺测量钢丝绳直径,记录磨损变化趋势。当直径较公称直径减少达 7%,或局部磨损深度超过原直径的 10% 时,无论是否存在断丝均需报废。断丝数量检查需以一个节距为单位,交互捻钢丝绳在安全系数小于 6 的情况下,断丝数达到钢丝总数的 10% 必须报废;同向捻钢丝绳则为 5%,若断丝集中聚集或出现整股断裂,应立即停止使用。检查时需特别关注绳端附近和弯曲部位,这些区域的断丝往往发展更快。
报废判定需严格遵循五大核心标准。断丝方面,除数量达标外,若出现断丝快速增加或集中在某一区域的情况,即使未达数量标准也应提前报废。磨损与腐蚀方面,当钢丝绳表面出现深坑、锈迹成片或外层钢丝松动,且直尺与绳面间隙在直线区段≥1/3 绳径、弯曲区段≥1/10 绳径时,判定为严重腐蚀需报废。变形类缺陷包括扭结、笼状畸变、绳股挤出、局部压扁等,任何一种变形均直接构成报废条件,尤其是纽结和笼状畸变会导致钢丝绳受力结构彻底破坏。绳端固定失效同样需强制报废,如绳卡松动、编结长度不足(小于直径 20 倍或 300mm)、楔块脱落等情况,均无法保证连接强度。
检查过程中需做好详细记录,对发现的问题标注位置和程度,形成趋势分析依据。一旦判定达到报废标准,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更换新绳,禁止通过截短绳段或临时加固等方式继续使用。更换后的报废钢丝绳需按规定销毁处理,防止再次流入作业环节。通过 “日常观察 + 定期检测 + 精准判定” 的管理模式,可有效规避钢丝绳失效带来的安全风险,保障龙门吊运行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