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桥式起重机电气安全保障体系中,接线紧固状态与设备清洁度直接影响供电可靠性和控制精度。某重型机械厂曾因控制柜内接线端子松动,导致起升机构接触器频繁跳停,最终因触头烧蚀引发停机事故,造成生产线中断 8 小时。根据 TSG 51-2023《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》和 GB 50169-2016《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》强制要求,必须建立 “紧固扭矩管控 + 分级除尘维护” 的双重技术体系,通过标准化操作消除电气火灾和控制失效风险。

电气接线紧固执行 “关键部位分级管控” 标准。日常检查每周进行一次,重点查看主回路端子排、接触器触点、电缆接头等关键部位有无烧蚀痕迹,导线绝缘层是否存在龟裂或破损,接线端子的防松垫圈是否处于压紧状态。月度紧固检测需使用经校准的扭矩扳手,按 “先主后次、对角紧固” 原则操作:控制回路接线端子(截面积≤2.5mm²)紧固扭矩应达到 1.8N・m,主回路端子(6-10mm²)需控制在 3.5-5N・m,M10 规格的接地螺栓扭矩不得低于 8.5N・m。对于滑触线与集电器的连接部位,每季度需检查碳刷磨损情况和接线紧固性,确保接触电阻不超过 0.1Ω。发现端子表面氧化或烧蚀时,需用细砂纸打磨处理,严重者必须更换同规格端子,更换后需测量绝缘电阻,主回路与控制回路绝缘电阻均不得小于 1.0MΩ。
除尘维护实施 “区域差异化” 清洁制度。控制柜与操作台每月进行一次表面除尘,使用防静电毛刷和真空吸尘器清除浮尘,严禁使用湿布或酒精等导电液体擦拭。对于接触器、继电器等电磁元件,每季度需用低气压(≤0.3MPa)压缩空气吹扫触点周围积尘,防止粉尘堆积导致触点粘连。电阻器和变压器散热片每半年进行深度清洁,重点清除油污和金属粉尘,确保散热面积不被遮挡超过 10%。在粉尘浓度较高的冶金或铸造车间,需增加除尘频次至每月两次,并在控制柜进风口加装过滤棉,每周检查过滤效果并及时更换。特殊情况下采用带电清洗技术时,必须使用专用电气清洗剂,在专业人员操作下清除深层次污染物,清洗后绝缘电阻需恢复至原有水平的 90% 以上。
安全操作贯穿维护全过程。所有紧固和除尘工作必须在断电状态下进行,作业前需断开总电源并悬挂 “禁止合闸” 标识,验电确认无电压后方可操作。使用压缩空气时需佩戴防护眼镜,气压不得过高以防吹飞元件或线缆。处理接地系统接线时,需确保接地体与设备金属外壳连接可靠,接地电阻测量值必须≤4Ω,爆炸危险环境下需≤1Ω。对于多股软电缆接头,紧固后需检查有无断丝或松股,压接端子需完整包裹导线且无外露铜芯。维护完成后,需进行空载试运行,观察各机构动作是否正常,接触器吸合有无异响,确认所有电气元件工作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。
质量控制建立 “双验证” 闭环机制。紧固作业后需采用 “扭矩复测法” 验证,15 分钟内对同一端子再次测量,扭矩衰减量不得超过 5%。除尘效果通过绝缘电阻测试验证,使用 500V 兆欧表测量,主回路绝缘电阻应≥1MΩ,控制回路≥2MΩ。所有维护工作需详细记录,包括紧固扭矩值、除尘部位、绝缘测试数据及操作人员,特别关注反复出现松动的接线点,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(如更换防松螺母或增加螺纹锁固胶)。对于运行超过 5 年的设备,建议每两年进行一次全面接线紧固复查,重点更换老化的接线端子和电缆,确保电气系统可靠性符合长期运行要求。
通过规范执行接线紧固与除尘维护,可使电气系统故障发生率降低 60% 以上。实践表明,严格控制端子扭矩在标准值 ±5% 范围内,能有效减少触头过热现象;定期除尘可使控制柜内元件使用寿命延长至设计寿命的 1.3 倍。所有操作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,形成完整的技术档案,为桥式起重机安全运行提供坚实的电气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