桥式起重机的机械故障诊断需结合运行特征精准定位,其中异响和振动是最常见的预警信号。科学分析故障成因并采取针对性排除措施,是保障设备连续稳定运行的关键。诊断过程需遵循 “现象观察 — 部位定位 — 原因分析 — 分步排除” 的流程,严格依据 GB/T 6067.1-2010 等规范要求实施。
异响故障的诊断需重点关注声音特征与发生部位的关联。减速器运行中出现周期性齿轮噪音,多因齿轮啮合间隙超标或齿面过度磨损,此时应停机检查齿面接触斑点,若接触面积低于 70% 需调整间隙,齿面出现明显凹坑或剥落时必须更换齿轮副。车轮滚动时产生持续性摩擦声,通常是啃轨现象的典型表现,通过观察轮缘与轨道侧面的磨损痕迹可确认故障,轻微啃轨可通过调整车轮平行度消除,严重时需重新校准轨道跨距和标高,确保同一截面内轨道高低差不超过 10mm。轴承部位发出高频尖锐异响,多为滚动体或滚道损伤,用听针检测可准确定位故障轴承,更换时需检查轴颈配合精度,确保过盈量符合设计要求。
振动故障的排查需结合动态特征与结构参数。运行中出现周期性振动且频率与车速相关,多因车轮不共面或直径差超标,需用激光准直仪测量车轮水平偏斜和垂直偏斜值,调整至规范范围内(水平偏斜≤1/1000,垂直偏斜≤1/400)。联轴器部位振动伴随 2 倍频特征信号,通常是平行不对中或倾角不对中导致,通过测量轴心轨迹可判断偏差类型,采用百分表找正方法调整,确保径向偏差≤0.1mm,端面跳动≤0.05mm。吊臂伸缩时出现抖动现象,可能是平衡阀阻尼孔堵塞或液压系统进入空气,应先检查液压油液位并排出空气,无效则拆解清洗平衡阀,必要时更换液压元件。
制动系统的异常振动和异响需专项排查。制动过程中出现冲击声,多因制动瓦与制动轮间隙不均,需重新调整间隙至 0.5-1.5mm 范围,确保接触面积不低于 70%。电磁制动器发出嗡嗡声伴随振动,可能是铁芯吸合面有油污或磨损,清理接触面并检查制动弹簧弹力,失效时及时更换。露天作业设备的振动还需检查缓冲器性能,橡胶缓冲器压缩量超过原长 50% 时需更换,确保撞击能量有效吸收。
故障排除后必须进行验证性测试,空载运行 30 分钟以上确认异响消失、振动幅值降至规范值以下(通常≤0.1mm/s)。日常巡检应建立异响振动台账,每周记录异常声音出现时机和振动部位,每月用简易测振仪检测关键部位振动值,发现趋势性增大立即停机排查。通过系统性诊断与规范处置,可有效降低机械故障发生率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