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箱梁基础处理需围绕地质条件针对性实施。首先进行清表与压实,清除表层浮土 30cm 后,采用≥20 吨压路机分层碾压,压实度需达 90% 以上;软弱土层(如淤泥)需换填砂砾或灰土,分层厚度≤30cm。排水系统沿桥纵向两侧开挖宽 30cm× 深 40cm 的排水沟,坡度≥1.5%,避免雨水浸泡地基;河道区域需浇筑混凝土地梁加固。对换填后的地基需进行静载试验,分级加载至 140% 设计荷载,持荷 24 小时沉降量≤3mm、卸载后弹性变形≤1mm 方为合格,否则需换填或打桩处理。
基础形式根据地质条件选择:普通地基采用 C30 混凝土扩大基础,地基承载力需≥150kPa;软弱地基可采用灰土换填(深度 1-2 米)或 CFG 桩加固,承载力提升至 200kPa 以上。混凝土垫层浇筑 10-15cm 厚 C25 混凝土,边缘超支架投影线 50cm,表面平整度误差≤5mm,确保支架稳定。
地面平整度控制从土方施工开始。土方开挖按设计标高预留 20cm 人工找平层,回填采用级配砂石分层夯实,每层厚度≤30cm,压实度≥95%。模板安装前对基层进行二次找平,采用全站仪放样并拉线调整,接缝处用硅胶填充防止漏浆。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智能摊铺机与双钢轮压路机组合施工,3 米直尺检测平整度偏差≤3mm。
施工过程中需动态监测:基础处理完成后进行预压试验,加载至 1.1 倍设计荷载,持荷 24 小时沉降量≤2mm 且无持续变形方为合格;地面平整度每 5 米设监测点,采用水准仪与激光测距仪实时调整,确保垫层顶面高程偏差≤±5mm。通过 “地质勘察 - 分层处理 - 排水保障 - 动态监测” 的全流程控制,可使钢箱梁基础沉降量控制在 5mm 以内,地面平整度达标率超 98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