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动模架的桥墩(台)适应性需结合结构形式、荷载传递及施工工艺综合考量,以下从关键适配场景与操作要点展开说明:
一、常规桥墩类型适配方案
薄壁墩与空心墩
采用墩身预埋牛腿或预应力抱箍传递荷载,如湛江海湾大桥通过墩身预留孔洞与牛腿托架形成整体支撑,牛腿预埋件采用加密钢筋网扩散应力,局部承压满足抗裂要求。对于高墩(如兰合铁路 48 米空心墩),可采用步履式顶升模架,通过液压油缸交替顶升实现模板提升,无需塔吊配合,显著降低高空作业风险。
柱式墩与花瓶墩
上行式移动模架(如 DSZ49/1800 型)直接支承于墩顶,适用于低矮柱式墩,其主梁结构可覆盖 48 米跨径,且对桥下净空占用小。下行式模架则通过墩旁牛腿支撑,如珠江黄埔大桥采用销梁桁架式牛腿,在花瓶墩预留销孔实现荷载传递,牛腿自重轻且拆装便捷。
二、高墩与复杂基础应对措施
高墩稳定性控制
高墩(≥30 米)施工需采用液压同步顶升系统,如开春高速红旗特大桥通过智能控制 10 台千斤顶同步受力,确保顶升误差≤2 厘米,平台高差≤4 厘米。同时,在墩身内壁设置上、下支撑梁,通过顶升油缸交替支撑,实现模架整体爬升,避免传统爬模的接缝缺陷。
软弱地基处理
滩涂或软基区域采用钢管支撑方案,如湛江海湾大桥使用 φ100cm 钢管将荷载传递至承台,钢管每隔 10 米预埋钢板固定,解决地基承载力不足问题。对于深厚淤泥层,可结合支腿反力监测动态调整预压参数,如瓯江南口大桥通过分级预压(50%、75%、100%、105%)验证模架沉降稳定性,确保残余变形≤2mm。
三、桥台结构特殊处理
桥台支撑方式
桥台多采用落地式牛腿或钢支墩支撑,如珠江黄埔大桥桥台处取消钢支墩,直接使用牛腿横梁承载,简化施工流程。对于空心桥台(如兰合铁路双线矩形桥台),需在台身预留锚固孔,通过精轧螺纹钢将模架后支点与桥台固结,防止过孔时发生倾覆。
桥台与引桥衔接
桥台首跨施工需同步考虑引桥线形,通过全站仪放样控制主梁中心线偏差≤5mm,并在桥台垫石顶面设置聚四氟乙烯滑板,减少模架纵移摩阻力。
四、施工关键控制要点
支撑体系验收
预埋牛腿需进行 1.2 倍设计荷载拉拔试验,焊缝探伤合格率 100%。预应力抱箍张拉应力需达到设计值(如 38334kN),并通过接触开关实现顶升油缸与支腿油缸的联动互锁。
动态监测机制
施工全过程监测主梁应力(偏差≤5% 设计值)及支腿沉降(≤3mm),如包银高铁项目通过应变计实时采集数据,确保模架在 10 级风荷载下稳定运行。
五、典型工程验证
包银高铁磴口黄河特大桥:上行式模架成功适配 48 米简支梁,验证了对低矮桥墩的适用性。
湛江海湾大桥:对比 5 种支撑方案后采用墩身预埋牛腿,经济性与安全性平衡。
兰合铁路尕吉拉尕大桥:移动模架完成 13 孔简支梁现浇,空心桥台锚固方案可靠。
施工中需重点复核桥墩截面尺寸与模架支腿间距匹配度,对于斜交桥(如平曲线半径≥600 米),需通过主梁铰接设计调整角度,确保模板定位精度。通过精细化支撑体系设计与动态监测,可实现移动模架在各类桥墩(台)上的高效施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