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动模架施工完成后的拆除、转运与存放是保障设备残值与后续复用的关键环节,其方案设计需兼顾安全风险防控与设备保护需求。西十高铁河夹杨家湾河大桥、龙门大桥等项目的实践表明,科学的收尾流程能降低设备损耗率达 15% 以上,同时规避高空作业与部件转运中的安全隐患,这一环节的规范性已成为衡量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。

拆除作业需建立 “前置核验 - 分层拆解 - 全程监护” 的实施体系。拆除前必须完成两项核心准备:一是确认梁体混凝土强度达标,经回弹试验与监理签字审批后方可启动,西十高铁项目就因提前 3 天完成强度检测,为拆除作业预留了充足窗口期;二是结合现场条件制定专项方案,龙门大桥针对台风季节、吊装场地受限的问题,通过 2 次专项会议优化分节段拆除流程,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。拆除顺序严格遵循 “先非承重后承重、自上而下” 原则:首先拆除电气控制系统的传感器与线路,再拆解侧模与底模等模板系统,最后对主梁、支腿等承重结构进行分节拆除。厦金大桥的拆除现场,10 名工人专门负责移位台车支撑垛拆除,8 名工人操作顶升油缸缓慢下放模架,以十几厘米为单位分步操作,整个下放过程耗时两天半,确保重心平衡与结构稳定。高空作业必须搭设 1.2 米高临边防护,挂设水平安全兜网,地面设置警戒区并派专人值守,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。
转运环节的核心是 “科学拆解 - 精准适配 - 安全固定”。模架构件需按运输极限尺寸拆解,主梁通常分 2-3 节,液压泵站等小型设备集中装箱,拆解后立即对接口进行防锈处理并标注编号。运输方案需提前勘察路线,对超限部件办理专项运输许可,西十高铁项目针对山区道路狭窄的问题,选用小型低平板挂车分批次转运,避开了大型设备通行瓶颈。装载时采用专用支架固定,主梁与车厢接触点垫设橡胶缓冲层,支腿等细长构件采用竖向绑扎,液压油缸倒置存放并密封油口,防止运输颠簸导致的部件变形或油液泄漏。转运过程中安排专人跟车,每 2 小时停车检查固定状态,确保构件完好无损抵达存放场地。
存放管理需构建 “场地适配 - 分类防护 - 台账追溯” 的保障机制。存放场地必须满足承载力要求,采用硬化地面并设置排水坡度,避免积水导致设备锈蚀。构件分类存放遵循 “重下轻上、易损单独” 原则:主梁、支腿等重型结构垫高 30 厘米平放,模板面板朝下避免磨损,电气控制柜与液压元件存入密闭仓库,配备防潮除湿设备。维护保养同步跟进:金属构件涂刷防锈漆,液压系统加注抗磨液压油,易损件如密封件、限位开关单独包装标注,形成完整的维护台账。华东某租赁公司的存放场地,每季度对存放模架进行全面检查,通过台账记录部件状态,为后续项目的适配评估提供原始数据,这与老旧模架复用前的档案核查形成闭环管理。
实践证明,模架收尾工作的核心在于 “流程合规、细节管控”:拆除以安全为前提,转运以保护为核心,存放以复用为目标,三个环节的无缝衔接不仅能降低设备损耗,更能为后续项目节省适配成本,这也是国内基建项目设备管理的成熟经验总结。